近来,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不断被“推送”至大众的视野,这一次让其出圈的,是校园里成长起来的老师们。
“95后”地理老师袁晓,因为上课有风格登上了央视新闻,一手“3D”板书征服了学生们,也让全国网友为之点赞:“这位老师,有两把刷子!”
“90后”班主任刘艺,教学、育人都有硬实力,今年5月底,刘艺作为“首期济南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”学员顺利结业,而该项目,则是济南市教育局为泉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所进行的人才储备。
一支硬核的师资,是托举学生未来的“软实力”。
让人才不断涌现,且让优秀不止一种模样,师者的“鲜活”源于他们所根植的土壤。秉承“大学+实验”的特色,至善教育乐园为育人者们构筑着开放包容的生态,让校园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生共长的试验田。
至善师者们,致力于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真实的获得感。在以学生为视角、让课堂提质增效上,每一位大学城实验高中的老师都有他们的思考。
“3D”板书能惊艳全国,并不是偶发事件。袁晓告诉记者,从四年前登上讲台的那一刻,他就在不断琢磨着如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、怎样才能把地理课上得更为鲜活。也正是一次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,学生们的一句“赞叹”给予了他“作画”的灵感。画需要美术功底,而且还不同于美术作品,它承载的是把地理知识点“具象”,让学生们通过“画”去更深入走进地理的世界。所以,袁晓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心思钻研、把工夫下在实处。“一年下来,写了几大本教案,有8万多字。”8万字里是袁晓对自我教学要求的精益求精,也是站在学生视角施教的最好注脚。
自2018年站上大学城实验高中的讲台之时,刘艺就以高标准要求着自己,“站在学生视角、尊重他们的课堂体验”,她不断探索着自己的教学风格,同时,也通过校内外各类比赛、培训的磨炼去锤炼自己的教育技能、开拓自己的教育视角。参与省级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、入选“首期济南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”……刘艺告诉记者,每一种提升自我的实践背后的驱动力都是学生。
高考物理满分100分,去年,物理老师孟津带出的学生考到了99分,这源于她多年来对高考命题的不断研究、梳理,也源于她一直保持的阅读习惯。孟津告诉记者,于青年教师而言,读书是最好的成长路径。阅读可以提升专业知识,也能让她更能感知、走近学生。
育人时尽心尽情
至善师者们,尽心尽情让青春的关键三年有更多的支持与爱。
时代向前,学生也在发生着改变。与信息时代一起成长的“Z世代”学生有着属于他们的鲜明特点,在陪伴他们成长上,要先“看到”他们,继而不断地学习、更新自我,育人才有实效。
寄宿制高中,“老班”的角色非常关键。在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的学生们看来,他们与“老班”亦师亦友,彼此之间平等尊重,是老师也是家人的“老班”们,是成长路上让他们安心、静心、恒心的所在。
任教27年,教过一届届学生,每带一届学生,高二班主任王道静都会用“归零”的心态再开始。学生们信赖着这位如妈妈般的“老班”,因为她懂学生、能理解、很包纳。能做到这些,除了“归零”心态外,王道静告诉记者,“Z世代”的学生是在信息中成长的一代,他们身上有很多老师也要学习的地方。当教育者放下“权威”,学习者褪去“被动”,教学相长中师生的心自然会拉近。
做“老班”17年,李庆峰是“教育是赏识的艺术”的践行者,在他看来,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身为育人者,也应该手中握有多把“尺子”,去最大化扬长学生身上的潜能,这也是新时代师者的责任与温度。
更多的大学城实验高中的“老班”们认为,育人不应该只是教导,是融入日常,化作每一天的陪伴里。当老师蹲下身为学生系紧鞋带、当老师把自己的伞倾向冒雨奔跑的学生、当老师坐在观众席为赛场上的学生鼓掌……育人的真谛便在这些点滴里发生。
创新中敢想敢试
至善师者们,与学生们一起创设教育的“新空间”。
教育需要新鲜的血液,在大学城实验高中,“00后”老师们也正在用他们的视角创设着学生发展的新空间。去年新入职,高一物理老师郝雷告诉记者,大学城实验高中的“双高联合育人”,让教与学都在升级。
以郝雷的学科教学为例,在教研上,他可以与高校一起联合教研,让他在学段衔接的维度上去思索自己的教学框架。学生们在学科学习上有更多的体验感:科技节上会有高校的老师现场指导,“双师”增加着学生们的学术志趣,学生们还会到高校去做实验、研学实践,这对于学生们的生涯规划非常有益。学生的视野被打开,也倒逼着老师们去学习、提升,郝雷心中也有他的目标:引领学生从“解题”到“解决问题”迈进,实现从“知识传授”与“能力培养”的跃升。
入职两年,同为“00后”教师,高二政治老师程鹤也不止步于“低头赶路”,他希望在“站稳讲台”的同时,能在更高的视角里去思考学生的需求、创设学生发展的空间:“希望能为学生创造实际的价值,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与‘全人发展’上双向发展。”
守护中至善至美
至善师者们,在学生的培养上立足当下更瞄准“明天”。
学生们在大学城实验高中学习、生活三年,这里的育人者却没有把教育的眼光框限在三年里,他们希望每一位学子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,更希望他们带着这里的印迹走得更远。
今年4月份,学校原创的心理影视作品《心之福袋》斩获“全国校园影视优秀作品”,这一奖项不仅彰显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活力,更展现了至善师生用艺术对话心灵的深度思考。
学校构建了学生终身贯通式发展的心育体系。心理教师们告诉记者,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室,而应面向全体学生,以系统化的课程点亮学生的精神世界。“学校构建了心育特色课程群,有普适性、发展性、补救性课程,还有跨学科融合式、全环境沉浸式、家庭教育素养课程等。”系统的课程牵引着学校育人管理全过程,同时,心理教师定期举办“家长心理课堂”加强家校协同,并通过主题讲座,用案例分析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。
善聚心光,爱铸铠甲。让每一名学子成为“心理自足”的个体,在人生路上既能独自撑伞,也能与世界温暖相拥,是这里每一位教育者的追求。
研究型、专家型师资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
至善教育乐园为何会人才涌现、活力满满?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校长郑玉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,自建校以来,学校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,构建了“省实验中学骨干教师+市直属学校推选的优秀教师+全国范围内选拔的高层次教育人才+精挑细选的中青年教师”的优质师资构架。
学校推出的“时雨工程”“泮林工程”“行赢工程”等,从不同维度为师生发展和学校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在这些育人实践的推动下,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,培养出一届又一届优秀学生,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展现出独特的办学魅力。此外,学校通过系列举措,着力推动教师向研究型、专家型人才转变,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。(济南日报·爱济南记者:赵世彩)
来源:爱济南新闻客户端